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环球快播报】宝山农业科技“小巨人”摘得菌菇种业“金果子”
2023-05-04 05:46:18    新闻晨报

宝山区罗店镇天平村,培育室内一颗颗饱满娇嫩的舞茸舒展身姿,享受着水汽滴灌。电子屏上有着每株菇的生长记录,从出生日期到菌包成分,统统清晰可考。这一投入数千万元、耗时近六年研发成功的自研菌种——舞茸,以其研发企业——上海永大菌业有限公司命名:“永大一号”。随着新产线投用,其日产量有望超过10吨。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名单。天平村就因这小小的食用菌顺利蝉联榜单。20年前令企业创始人黄国标艳羡不已的海外菌菇养殖机械化,如今已在天平村化为现实。


(资料图片)

舞茸俗称“舞菇”,是极具经济价值的食用菌。小小菌菇“种”出超亿元乡村产业,前景更为可观。不久前,永大菌业摘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永大一号”也正申请认证国家新品种。凭借这颗自研的“种子芯片”,传统农业领域冒出科技“小巨人”,未来不止卖菇,还能卖种子,靠知识产权收益实现多元增收。研学营、采摘体验……小小菌菇有望在天平村翻出更多新意,进一步做厚农村土地亩产。

“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食用菌基地,品种包括灰树花(舞茸)、姬菇、绣珍菇、香菇、绣珍菌等

一颗种子摘下“金果子”

永大菌业的展示长廊里,一张证书格外显眼——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凭借着香菇种质创新和系列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永大摘下了这枚技术领域的“金果子”。黄国标解释,研发“永大一号”,企业顺利攻克农业“芯片”卡脖子问题,为国家种源库增添了一款重要新品种。

从加工代工到自研种源,从跟跑到领跑,驻扎在天平村20余年的永大菌业,亲历着乡村产业的蝶变。

本世纪初,在“南菇北移”市场趋势下,黄国标从福建只身来上海闯荡,租下了天平村10亩地,做菌菇加工。企业一边天南海北收菇,另一边接驳海外市场,按照国际标准统一包装加工菌菇。

彼时,海内外市场存在的信息差,令一批加工企业迎来“机遇期”。但很快,随着市场开放度提升,加工业利润摊薄,企业转型迫在眉睫。与菌菇打交道多年的老黄判断,随着消费升级,国内中高端菌菇市场将形成一片蓝海。他瞄准了当年被海外菌菇巨头垄断的特殊菌种——舞茸。

“舞茸的特别之处在于既可食用、也能入药,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黄国标这样剖析。为实现这项领域零的突破,他不惜与海外菌菇巨头签下专利使用权订单,耗巨资从头拆分研究这项种源技术。

“海外的农产品知识产权拥有成熟完善的保护流程,只要鉴定其基因图谱属于企业专利,使用这一品种的农业企业就需按照年产值的一定比例支付专利费。”这意味着,企业规模越大,越容易被“卡脖子”,也越需要把种源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招揽专业人才、与科研院所合作,这是黄国标投入的第一步。更难熬的还是一次次闯关失败。研发近六年,他记不清弃掉了多少拨实验失败的舞茸,也曾因此陷入自我怀疑。

“还有可能研发成功吗”“数十年的技术差距能否追上”……关键时刻,他靠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撑了下来,最终促成“永大一号”的诞生。如今,成功闯过中试、大试等关卡的“永大一号”产品性能更趋稳定,已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同时,通过与一众电商巨头的合作,这株“上海产”舞茸已走上无数市民的餐桌。

乡村发展,既保留了颜值也保住了产值

小菌菇,“种”出超亿元产业,更在多重维度反哺乡村发展。从生态到生活,深刻重塑着乡村面貌。

少有人知,舞茸生长所依靠的养料也源自天平村本地园林绿化修剪下的树枝树干。经技术流程改造,木屑转化成适宜的氮、碳组合,滋养着菌株发芽成长。大片稻田秸秆也都是菌包的重要成员。它们生于田野,滋养成的菌渣有机肥又再度返田,演绎着有机循环。

罗店镇天平村书记严云龙回忆,自秸秆无法焚烧后,自然腐化成为唯一选择。但这样一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会流入土壤,致使后续的农作物生长困难。如今,每年秋收,大片秸秆有了新去处,小菌菇也有了充分养料。乡村发展,既保留了颜值,也保住了产值。

在严云龙看来,菌菇产业链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乡村经济真金白银的贡献,更在于改变了村里生产生活面貌。采菇工人、保安保洁……企业为村民们提供了时薪、月薪等数十个灵活多样的岗位。

在细分赛道闯出天地后,天平村还计划着围绕小菌菇做更多文章。“下一步如何嵌入第三产业、做厚亩产价值是关键。”严云龙为企业支招,进一步树立企业标识,实现农旅文融合发展。正如南汇水蜜桃,天平菌菇也能成为品牌IP。天平村已在停车空间、民宿等配套设施上花心思。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