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配位数,配位化学中是指化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配位原子个数,此概念首先由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在1893年提出。
(资料图片)
2、配位数通常为2-8,也有高达10以上的,如铀和钍的双齿簇状硝酸根离子U(NO3)6、Th(NO3)6,及研究的PbHe15离子,该离子中铅的配位数至少为15。
3、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
4、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离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5、扩展资料:周期数对配位数的影响:中心原子的最高配位数决定于它在周期表中的周次。
6、在周期表内,第1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2,第2周期元素的最高配位数为4,第3周期为6,以下为8、10。
7、最高配位数是指在配合物中,中心原子周围的最高配位原子数,实际上一般可低于最高数。
8、在实际中第1周期元素原子的配位数为2,第2周期不超过4。
9、除个别例外,第3、4周期不超过6,第5、6周期为8。
10、最常见的配位数为4和6,其次为2、5、8。
11、配位数为奇数的通常不如偶数的普遍。
12、配位化合物特性:通常,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主要指热稳定性和配合物在溶液中是否容易电离出其组分(中心原子和配位体)。
13、配位本体在溶液中可以微弱地离解出极少量的中心原子(离子)和配位体,例如〔Cu(NH3)4〕2+可以离解出少量的Cu2+和NH3:配位本体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很相似,也有其离解平衡常数,称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
14、K越大,配合物越稳定,即在水溶液中离解程度小。
15、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中心原子的半径、电荷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关,也就是该配合物的离子势:φ=Z/r φ为离子势 Z为电荷数 r为半径。
16、过渡金属的核电荷高,半径小,有空的d轨道和自由的d电子,它们容易接受配位体的电子对,又容易将d电子反馈给配位体。
17、因此,它们都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18、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恰好与过渡金属相反,它们的极化性低,具有惰性气体结构,形成配合物的能力较差,它们的配合物的稳定性也差。
19、配合物的稳定性符合软硬亲和理论,即软亲软、硬亲硬。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配位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2月7日,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
科技日报合肥2月8日电 (记者吴长锋)8日...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
2月8日,当看到中国选手谷爱凌以漂亮的高...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佳星)记...
人民网北京2月9日电 (记者王连香)记者...
科技日报北京2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
科技日报讯 (记者马爱平 通讯员赵鹏跃...
2月2日,海军航空兵某旅组织战备巡逻。刘...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