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圆桌|AI时代,如何畅想数字视听艺术的未来
2023-08-08 07:33:58    腾讯网

人工智能对于数字视听艺术带来哪些革新?AI技术在数字艺术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5日,“中国(北京)国际视听大会数字视听艺术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以“多感知沉浸,与AI共同想象”为主题,数十位国内外艺术家、技术专家等就人工智能时代数字视听艺术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分享。

此次论坛总策划、中数艺互动科技创始人王泊乔认为,未来视听一定是从数字化到数智化,往数艺化方向突破,最终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视听美学体系和虚实共生的超媒介场景。他希望透过本次数字视听艺术论坛,将科技、艺术、商业等多个领域的机构、团队和创作者联系起来,共同为数字艺术及新的消费市场注入更强大的动能。

王泊乔以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大展和苏州湾数字艺术馆策展设计实践为例,从“虚实共生的中国式元宇宙场景构建”“文化遗产数字艺术化与具身体验设计”和“建构一个数字艺术美学体系”这三个维度畅想了未来视听艺术的边界。随着数字中国进程的加快,与科技连接密切的数字艺术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各种“沉浸式”“互动式”“超感体验”的数字艺术展览成为人们艺术观展和消费的重要选择,打破文化、科技和商业之间的藩篱,向我们展现了数字艺术所拥有的巨大潜能。

首都博物馆辉煌中轴大展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靳军表示,科技与艺术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核心,在这个时代数字艺术对于推动传统经典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数字艺术可以帮助传统艺术在更大的空间里通过沉浸的方式去传播、呈现;另一方面,传统经典文化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得到更好的保存、研究和传播。数字化视听能够给我们带来更深入的感受、更深入的文化和艺术的体验,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传递更丰满的艺术和文化信息。数字艺术的参与性、便捷性,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更好的体验、拥抱艺术。

对于数字艺术推动文化传播的议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张烈侧重于探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中的沉浸式体验设计。他认为,艺术是全人类共情的语言,而数字艺术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时尚语言,因为这些特征,数字艺术将在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来看,数字创意的手段是最能够较大程度吸引受众注意力,引发其兴趣和好奇心,强化认知和传达的效果,激发情感和共鸣。“沉浸式体验线上线下互联、虚实融合,为在地在场的文旅体验开启了全新的想象空间。”

包括国家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推出沉浸式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提出如何学习AI的问题,寻求创作者的边界。他通过“水曰”装置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人工智能像一面镜子,我们从中照见人性的本质是什么?也让这个时代的艺术家反思艺术最内核的价值是什么?我更愿意把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灵媒,在人与自然间架起一种链接,以此重新唤起人对自然的敬畏心。”

费俊《水曰》互动装置

作为数字时代的艺术创作者,不能忽视人工智能对于数字视听艺术的革新性贡献。AI技术在数字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为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和工具支持,更能通过深度学习和智能算法生成更加具有创意且逼真的视听效果。数字视听艺术的灵魂正是通过AI与艺术家的共同发展和想象演化而来。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不断扩大,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与成熟进一步提高了文旅与文化产业的质量。

数字艺术融合了艺术、科技和创意,为产业带来全新的体验方式。通过数字技术和互动性,可以创造出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体验、沉浸式艺术展览等,为产品或服务提供独特的感官体验,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通过数字化的艺术表达和创意呈现,企业可以创造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品牌形象。这种数字化的品牌呈现方式能够与年轻一代消费者产生共鸣,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进而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德国新媒体艺术家、上海天文馆总设计师飞苹果应邀出席、分享了AIGC软件对其实际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及影响,并就AIGC艺术创作、沉浸式体验教育、人工意识与超级智能等方面发表了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探索设计在未来多学科融合创新过程中的价值。飞苹果认为当AIGC智能创作时代来临, “AI不会取代人类,不会使用AI的人才会最终被取代”。

风语筑副总经理张树玉提到,进入元宇宙最重要的接口是XR、VR、AR和MR等技术打造的全沉浸式的场景。在她看来,利用元宇宙MR拓展现实的方式,在线上去做很多比线下更节省成本、效果更好的事情。

MANA全球新媒体艺术平台创始人谢赞认为,在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依托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和创作者的创新应用,或许下一次文艺复兴即将到来,未来可期。此外,他提出了针对“未来该如何升级我们当下的软件及系统”的思考,认为未来的创作者需更具综合性、前瞻性的思维,给文化艺术插上“科技”的翅膀。以及在新媒体艺术场域建设方面,未来将是持续迭代升级的多感知、超媒体、超用户体验环境。

2023年7月29日,上海,游客在ChinaJoy会场体验AI设备。

在圆桌会议中,华润置地华东大区设计部总建筑师王傑认为新媒体艺术形态贴近更广大的消费群体,给商业和公共空间以全新定义。艺术品不仅可以活化商业空间,也给商业提供了更灵活的解题思路。数字艺术作品给商业提供了更多想象和虚拟空间。对于商业 IP,他认为与传统商业不同的是,数字IP可以让商业有更多的延展,更便于与时俱进,更贴近消费者。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吴卓浩谈到在过去工作中他发现,大众对于各方面的生活品质要求是丰富的、随时代改变的,艺术化在商业中可发挥的空间非常大。AI赋能的IP,让一个物品的流行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够大量地发掘新应用场景、创造新文化内涵。

腾讯文旅研究院院长孙晖在全国用数字化力量参与了300多个不同城市地点文旅场景建设,他表示,数字艺术能够推动传统文旅资源到多形态的数字资产延展,创新内容新体验,焕活IP新价值,助力商业新增长。艺术与商业的交融能够打开更多的可能性。艺术作品需要围绕用户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展开。对于现在商业IP,他认为IP创作的关键是要面向现在,面向需求。

复杂的商业世界里,数字科技正在向超越视觉感知的范畴向包括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甚至感觉在内的所有感知领域发展,独特的IP属性,数字艺术通过科技唤醒整个世界,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纳米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人类可能会跟世界万物在生理和心理上相连,这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也是商业应用所面临的从未有过的挑战。

论坛现场

据悉,本次论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支持,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中数艺互动科技、北京广研广播电视高科技中心共同承办。

X 关闭

往期话题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产业园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